
雨湖融媒7月31日讯(通讯员 张雨欣)近日,湘潭大学赴繁城社区社会实践团一行到云塘街道繁城社区开展“三下乡”活动。活动期间,学校负责老师、社区工作人员、参与学生及学生家长接受了专访,从不同视角讲述了校地合作在此次活动中结出的丰硕成果,展现了校地携手共进的良好态势。
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,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(碧泉书院)副教授林艳老师对“青童互育”理念有着更为深层的学理思考。
“‘教学相长’是古老的教育智慧,而在繁城社区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场域中,‘青童互育’将这种双向成长机制展现得尤为生动。”林老师表示,真正的“青童互育”效应需要时间沉淀和体系支撑。“这仅仅是开端。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心,将立足于扎实的社区调研和深度访谈。”她解释道,“必须精准把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需求、家长的切实关切以及社区发展的整体规划,才能确保合作的可持续性,变‘暑期实践’为‘长期浸润’。”
谈及未来“青童共育”项目的蓝图,林艳老师充满期许:“我们的目标,是在建立常规化活动机制的基础上,着力培育具有示范意义的‘品牌活动’,活动设计要向纵深挖掘,做出特色、做出亮点。最终,我们希望共同打造一个常态化、特色化、富有生命力的‘青童共育’实践基地。”
“青童互育,关键在于搭建一个安全、有趣、有收获的互动平台,让大学生和孩子们都能从中受益。”繁城社区儿童主任王焱在访问中谈及。她表示,社区提前梳理了辖区内儿童在假期中的需求清单,并与湘潭大学精准对接。“我们提供了场地、联系了家庭、协调了资源,核心就是为‘青童互育’创造最佳土壤。”
谈及“青童互育”活动的开展情况,她表示:“活动推进顺利,可以在内容丰富度和参与度上继续下功夫,像情景表演等,这种亲身体验比单纯听人讲述更能加深印象,也能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以致用。”王焱特别提到实践团带来的变化,“大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知识、开阔的视野和青春的活力。同时,孩子们的天真、好奇和对陪伴的渴望,也让大学生们深受触动,这种‘教’与‘学’的相互滋养,正是社区最希望看到的。”
实践核心主角——孩子们,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达了他们的感受。“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做游戏的时候,大家脑洞大开,非常有趣!”9岁的小怡说:“哥哥姐姐更注重教授课外知识,不像学校一样只注重书本知识,我们可以多方面发展自己。”
学生家长们更是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。“孩子参加这次青童互育公益课堂活动后,变得更加懂事、有担当了。”一位家长开心地说,孩子在社区服务中学会了关爱他人、团队协作,这些都是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。“非常感谢湘潭大学和繁城社区提供这样的机会,大学生志愿者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更具有优势独特优势,更显亲切多元,为儿童带来不同的关怀体验,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校地合作活动。”
湘潭大学此次赴繁城社区的“三下乡”实践,以“青童互育”为鲜明特色和核心目标,不仅有效丰富了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,解决了部分家庭的现实关切,更在大学生与少年儿童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与成长的桥梁。大学生们在服务奉献中深化了社会责任、提升了实践能力;孩子们则在陪伴与引导中拓宽了视野、激发了兴趣、收获了快乐与自信。这场校地精心策划、社区用心搭台、青年与儿童共同主演的“成长交响曲”,为探索校地协同、创新人才培养和社区儿童服务模式,书写了充满希望的篇章。
责编:易阳思
来源:湘潭大学
乐之书店“如约而至”:静享阅读时光,尽享诗意人生
视频丨万楼·青年码头,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,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!
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
专栏丨雨湖文苑
义源当铺思“秋”
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
张岱:老窑湾筷子巷纪事
张岱:今昔唐兴街
下载APP
分享到